团委网站讯(记者 周丹 报道|摄影 汉语192实践小队)2月1日至5日期间,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192班寒假实践小队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了“乡村振兴”政策普及与教育实践线上宣讲,以及后期分享活动。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进一步阐释。
在2月1日的活动中,实践小队全体成员通过腾讯会议APP集体观看了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讲话视频,并深入学习了讲话中的精神。学习后,成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如杜瑶瑶同学就此表示: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人民生活的高度关注,令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家乡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农村生活条件的变化,以前农村没有公路,人们的出行也不方便,现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些家庭也买上了汽车,“出行便利”这是时代与政策带来的巨大改变;王睿同学也从讲话中了解到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并且谈到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初步认识;队长杨冰冰对这次发言作了总结,从“讲话”内容、本次活动初衷以及意义等方面具体阐释了本次活动的中心思想以及开展步骤。同学们表示,要时刻告诫自己遵照习总书记讲话的要求——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制作了关于普及乡村振兴政策的PPT。在2月1日下午,由团队成员林安利通过线上讲解的方式向广大同学进行宣讲。讲解分别从含义、来源、部署、愿望、意义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与宣讲,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加深了同学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活动重点讲解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会后将积极搜集资料,了解自己家乡在这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此深入地助力“乡村振兴”。
在成员们讲解PPT和观看视频后,同学们着手整理自己家乡变化的材料,并在2月5日正式进行分享。团队成员周丹以自己的家乡为实例,讲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农村生产生活的变化。她的家乡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桴焉镇,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乡镇,人们依靠开采镇上的煤矿为生,生活用水也是煤水,所以现在老一辈的牙齿就因长期饮用煤水又黄又松;对于镇上的硬件设施,也是十分匮乏,街边没有垃圾桶,村里也没有建造垃圾池,各种垃圾随处可见,环境情况堪忧;由于物资和经济的匮乏,且乡镇人们的教育意识也不高,很多家庭就因为没有钱供子女读书而劝其外出打工,甚至强行辍学......但近年来在政府的带动下,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镇上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逐步地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政府实施的“村村通”政策,让村镇的道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电视机等都实现了全覆盖,居民的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升;政府鼓励人们建房,并出资给予特困户修卫生间和厨房等,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大有改善。近几年,在政府的鼓励下,绝大多数精准扶贫户搬离危房,住进了移民搬迁房,日子正越过越好;乡镇街上以及村里的房屋都依照政府的要求建成了黔北民居的样式,垃圾桶和垃圾池也建好了,定期有人清扫;依托海拔高的优势,政府引进了一批开发商,在当地修建了旅游区以及避暑山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人们的教育意识已经普遍提高,许多家长不再外出务工,宁愿在家陪读......环境好了;房子大了;无线网通了;钱多了;日子越过越旺了,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了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依托,是构造更大的中国市场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先富带后富庄严承诺的必由选择,是中国人民利益至上的重要体现。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也贯彻了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讲话的精神。在接下来的生活实践中,我们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习编辑 蒙星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