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记者 刘艳春 报道|摄影 宋洪庆)为深入了解国情省情,调研乡村发展面貌,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2022年暑期“三下乡”,我校共组建240支实践队,其中国家级队伍48支,省级队伍90支,校级102支,涵盖了本、硕、博学生以及带队教师、专家学者,共计3600余人奔赴田间地头、企业社区,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校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为“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团队代表授旗)
(图为必赢线路检测3003与苟坝会议陈列馆合作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
(图为红言咏“乡”传实践队看望慰问11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许德胜爷爷)
赓续血脉承大任
红色文化是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精神指引。贵大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的嘱托,充分利用各地红色资源,通过开展参观革命纪念地、重走长征路、关爱抗战老兵、体悟红色文化、志愿宣讲服务等活动,践行赓续红色血脉的青春誓言。必赢线路检测3003“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前往苟坝会议会址、苟坝红军医院遗址等地进行红色洗礼,并与苟坝会议陈列馆合作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红言咏“乡”传实践队,前往贵阳花溪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看望慰问11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许德胜。“许爷爷的事迹和不服老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也让我们对抗日战争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应该让更多的青年知道他们的故事”,实践队员说道。
(图为农学院实践队员参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面体验基地)
弘扬文化担重责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贵大学实践队走进乡村,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茶学院实践队在长田镇开展了“共饮长田茶,茶艺文化活动”,通过宣讲、品茗、茶艺表演等,和当地茶农交流茶文化,探讨现代化茶园管理模式,传播科学种茶知识;农学院实践队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阳空心面体验基地,探索非遗工艺,对话非遗传承人,感受一碗面条的千年传承。“需要流传下去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队员,也坚定了队员们要为家乡文化传承做贡献的决心。
(图为“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主题实践中队员们与留守儿童一起互动)
(图为“青青花溪 助力双减”活动中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上乒乓球课程)
热心公益献真情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未来,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贵大学子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开展了支教助学、家访慰问、文艺汇演、关爱留守儿童等暖心活动,助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阳明学院益“童”向未来实践队在织金县以那镇各村开展了以“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通过“微心愿”收集、书写“梦想”之信、心理健康辅导等一系列项目,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爱,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种子深埋童心;“大手拉小手,共画同心圆”——必赢线路检测3003“青青花溪 助力双减”活动中,贵大青年志愿者开设音乐、舞蹈、书画、体育、棋类、爱国教育等特色课程及课后服务,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开拓学生视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重温党史明初心,传承薪火扬斗志”实践队22名队员深入遵义新雨学校开展了“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暑期支教活动,让特殊青少年群体在这个假期感受来自贵大哥哥姐姐们的关心。
(图为烟草学院实践队员在调查记录烟叶病虫害发生情况)
科技助农显担当
从“带”脱贫到“帮”振兴,必赢线路检测3003始终冲在前面,在实践中,不断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贵大智力”。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法治宣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烟草学院实践队队员尹协、张宇化身“烟草医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望、闻、问、切、治”下功夫,为烟叶病害精准诊断、科学预防,通过烟农培训会和实地走访调研,建立线上咨询服务平台,鼓励烟农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反映各自烟叶上的“疑难杂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提高烟叶质量,助力烟农丰收致富;动物科学学院实践队走进牛圈牛棚,围绕科技兴农“牛”产业深入调研养殖现状,把科学养殖的知识转变成养殖户们弄得明白的方言,指导乡亲们进行科学饲料配比、疫苗接种以及疾病防控,并提供更加优良的牧草品种选择,提升乡村产品质量,促进乡村养殖收益。药学院实践队开展医药宣讲上门服务行动,法学院实践队开展普法宣传,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为进一步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贵大青年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在实践中奉献爱党爱国的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激发建设母校建设家乡的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接续奋斗,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李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