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有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红军故事和值得我们学习、传承的红色精神。红色是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基因,也是赤水河畔千年古镇土城的血脉,一代代人来到土城参观拜谒,接受革命精神洗礼;一批批人从这里出发,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月3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法学院的学生来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老红军何木林的住居,实地采访探寻老红军何木林的事迹。
血战沙场负伤装哑十四载,一生心愿死后埋骨青杠坡。这就是何木林,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会昌县,1929年加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加入红军长征的队伍,1935年在青杠坡战役中,何木林担任红三军团第五师教导营班长,此次作战中何木林被子弹打穿左腿,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此时的他被当地百姓救下后,脱离了大部队,只能留在青杠坡继续养伤。由于他的口音和当地不一样,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不连累救他的老百姓,他就装作聋哑人整整十四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公开讲话。
老红军何木林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一直长存。从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口中,我们得知老红军何木林,为人慷慨正直、为国为民,时常为他人着想,最好的永远留给了别人。何木林的儿媳说:“父亲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条十多公斤的大鱼,鱼头和鱼鳍自家吃,好的鱼肉全部分给乡亲们;就连自家的房子也要让给别人,从不向国家伸手要任何东西,每月仅有的196元抚恤金也不领,总说国家困难,自己有工资,不会饿死,把钱留给国家搞建设。”说着说着她的眼里泛着泪花,年过花甲的她还时常为当地游客讲解父亲的故事,每讲一次就要流泪一次,想着父亲的艰难困苦,她总是告诫晚辈们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跟着党走、听共产党的话,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如今,何木林的孙女何莉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条件,选择和母亲一同,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担任起讲解员,接替母亲继续讲解爷爷的故事,她说:“爷爷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度过来的,作为红军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给大家做宣讲,要把爷爷的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把爷爷的红军精神一直传承下去,爷爷一生不怕吃苦、为民着想、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也激励着我们心中永存着红军革命精神,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何莉的女儿现在才仅仅四岁,在家人的影响下,从小就开始为同学、为老师讲红色故事,学习红军精神,甚至穿上红军的衣服,带领着她一起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学会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不怕吃苦,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精神。
老红军何木林一家三代人始终坚守着他的革命初心,为国为民,乐于奉献;始终秉持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信念。何莉回忆,爷爷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困难,咱家日子还过得去,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仍然住在只有几平方米的堂屋里。
十四年的守口如瓶需要多大的决心啊!三代人的坚守又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啊!这就是革命红军的精神,红军的精神不只是不畏艰险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还要懂得知恩图报,更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何木林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革命理想,铁骨铮铮,在和平年代将自己平凡有限的生命运用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不惧艰难、勇于战斗、独立自主、顾全大局的长征精神,将永远影响着后人、激励着后人!何莉说道,要把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把红军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们一家红军三代人的责任!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老红军何木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一家三代人的坚守也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
【责任编辑 满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