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勇担当|“凝聚振兴力量,绘就乡村华章”--必赢线路检测3003必赢线路检测3003“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走进黔南州贵定县

发布者:cylman发布时间:2024-07-16浏览次数:128

  团委网站讯(记者 徐子越 付靖童 报道|摄影 彭秋钰 车宝宇715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必赢线路检测3003“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来到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山王果有机刺梨种植与生产基地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聚焦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地方特色等广泛开展调研、宣讲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工作人员在山王果有机刺梨种植与生产基地合照


  上午,实践队抵达山王果有机刺梨种植与生产基地。山王果秉承敬天爱人道法自然”的企业发展理念,坚守14年生产无添加、有机高品质的刺梨产品,让品质与放心“看得见”,引领刺梨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数字拓新程,刺梨喜农颜。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贵州刺梨山王果5G智慧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文件精神指导下,山王果集团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建设了5G智慧工厂,提出并逐步实现5G智慧物联、生产可视化、种植数据化和全链路食品溯源的模式。通过参观调研山王果5G智慧生产基地,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农业农村成为大数据应用的主战场,基于数据驱动,打通数据壁垒,应用数据决策,大数据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贵州刺梨山王果5G智慧生产基地)


  乡村兴伟业,刺梨富家园。通过参观与访谈,实践队了解到,在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山王果采取“集团+合作社+种植户”“以企带社、以社带贫困户”的模式,带领当地老百姓广泛种植优质有机刺梨树种70000亩,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共带动2万户脱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谈山王果工作人员)


  在刺梨产品展厅,队员们品尝了山王果集团的系列主打产品——有机刺梨复合酵活液。刺梨中含有丰富的VC、VP以及SOD等营养素,鲜榨的刺梨汁带有酸、涩、苦等味道,在口感接受度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山王果在生产有机产品的定位下,正积极破局,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扩大消费市场。


(图为实践队队员交流刺梨产品口感)


  随后,实践队队员前往山王果双有机刺梨示范基地进行田野调研,深入了解刺梨种植的海拔高度、生长习性、防治措施等内容。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察刺梨生长情况)


  下午,实践队队员前往黔南州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示范基地——贵定县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进行宣讲、调研。杨雄寨‌通过东西部协作和乡贤助力,‌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多样化的转变,‌成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仰乡贤高义,览文化大观。在塘满村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文化长廊、同心树、乡贤馆等设施。乡贤馆依托特色田园风光和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打造契机,以“党建+统战+乡贤”为主题,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队员们借此深入了解乡贤文化,纷纷表示要以根植乡土、情系乡亲的主人翁姿态助力乡村振兴,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乡贤文化馆集体照)


  宣讲兴乡梦,书画护童心。实践队来到云雾镇支部委员会,举行了一场以“牢记嘱托跟党走,挺膺担当建新功”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包括宣讲《感悟贵州十年巨变》《乡村振兴》朗诵《青春》《青春贵大》以及开展了“书画未来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游戏引导小朋友们通过画笔描绘美好未来,鼓励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努力实现梦想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合照)


图为实践队队员宣讲现场


图为“书画未来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游戏现场


  走进乡村巷调研知实践队队员们还深入村庄各户,发放宣传资料,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用实际行动传递党的声音和正能量。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带着敬意与关怀,来到老党员、退役军人赵国祥爷爷家中。赵爷爷今年七十三岁,曾服役于贵州武警二中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退役复农后就致力于乡村农业,带领塘满村水纹二组众多农户完成脱贫任务,并在2024年6月6日当选云雾镇塘满村乡贤会会长。在交谈中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各界人士帮助下,塘满村变得越来越好了。”赵国祥爷爷作为一位退役军人和老党员,他的亲身经历是对脱贫攻坚岁月的直接见证。通过进村调研,队员们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也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老党员赵国祥合照


  此次必赢线路检测3003必赢线路检测3003“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的探访之旅,见证了山王果有机刺梨种植与生产基地中,5G科技与刺梨生态的和谐共生,感受了贵定县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情交融。走进刺梨基地、深入塘满村,近距离了解农村、农业、农民,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基层一线,充分发挥青年智慧,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田玲荔 罗仁梅


责编:宋洪庆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