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勇担当|我校学子调研“石阡说春” 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

发布者:cylman发布时间:2024-07-11浏览次数:25

   团委网站讯(记者 申晓园 冯霜 陈玉娇 报道 摄影)7月8日至7月10日,我校文学院“阡与阡寻”社会实践队来到石阡说春文化的发源地——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春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


  7月8日-7月9日,实践队与坡背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实地走访,了解说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村庄墙面上画满了说春的宣传画,村民们在田间地头随口而出的说春唱词,反映出说春文化在当地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说春文化省级传承人包正明认为:说春人所说的春词有美好的寓意,听春人往往会拿出家中的好茶好饭接待说春人,给予说春文化极大的认可,在互动中将说春这一文化习俗传承和发展到了现在。

 

  实践队有幸采访了石阡说春的国家级传承人封武老师。封武讲述了学习说春的心路历程,并全面介绍了石阡说春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石阡说春起源于唐朝,历经千年。说春人被誉为“春官”,每逢春节、立春之际便手持春牛,逐户送上农耕劝勉与美好祝福。说春唱词主要以二十四节气、开财门为核心内容,形式灵活,充满生活气息。

 

  采访过程中,封武向队员们展示了春贴,一种印有汉字的红纸。春贴采用古老的木版印刷技术,模板雕刻后,蘸墨印制于红纸之上,其上印有二十四节气时间及“春牛”图案。春官在说春前会赠予主家春贴,以指导农事活动。

 

  谈及发展现状,封武强调,得益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石阡说春的知名度显著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得到保障,非遗培训班的开设为技艺传承注入了新活力。通过电视台与网络的广泛宣传,石阡说春在国际上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探访。然而,他也表达了说春发展存在的问题,年轻人对说春兴趣不浓,相关视频在网络上的关注度不高,说春与旅游业的融合度有待提升,尚未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等。

  随后,封武带着队员们来到正在修建的舞台前,介绍了正在修建中的说春舞台和博物馆。他指出,政府正组织修筑说春舞台和博物馆,设计文创产品,鼓励村民们修建餐馆、民宿,将花桥村打造成集文化与经济一体的“名牌村”,切切实实地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带动石阡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7月10日,实践队来到了石阡县非遗博物馆,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与饶莉馆长的交流,队员们对政府及民众为传承与保护石阡说春文化所做的努力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饶莉指出,石阡说春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保护和传承好石阡说春,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到文化创新三方面入手,全方位保护石阡说春文化。在资料整理方面,县文化局系统整理了说春普查资料,编纂出版了《石阡文化志气》等地方文化史籍,为说春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与文献基础。人才培养上,聘请老艺人,在花桥镇中学等学校设立“说春”传习班,编撰教材,开设课程,成功培育了一批新的传承人,确保了技艺的薪火相传。此外,政府还投入资金用于春词收集、整理,为艺人配备服装、春牛、春贴模版等设施,并在重大节庆时划拨经费,组织传承人展示技艺,实施抢救性保护。宣传方面,县里组织拍摄了民族志纪录片《说春》,以影像记录非遗,扩大其影响力,揭示“说春”习俗的独特魅力。展望未来,石阡县非遗博物馆将继续深耕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继续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石阡说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





编辑:凡佳佳 罗仁梅


责编:宋洪庆


编审:刘魁